首页 > 女生耽美 >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[历史直播] > 第 91 章 永遇乐、声声慢作业青蒿素序

第 91 章 永遇乐、声声慢作业青蒿素序(1/3)

目录
好书推荐: 全家偷听我心声杀疯了,我负责吃奶 离婚后我成了山神 截教扫地仙的诸天修行 道爷要飞升 满级传球,请叫我三狮军团话事人 小皇后她娇软又甜糯 诗仙小贵婿 歌土跟我有什么关系?我才几句词 欠债两亿?我靠玄学出道成顶流! 快穿宿主她乐于助人

【历史的镜鉴从来以血泪铸成,那样沉重却又那样容易被忽略。或许我们本不该说那么多历史,但辛弃疾也好,李清照也罢,都是历史中的人物,是当时的历史熔铸了他们的血泪与词章。幸得春风词笔,犹有愁思不平,流响后世。

李清照的悲哀,实际是两宋之际所有人的悲哀。后来的后来,山河破碎风飘絮,各人身世也如雨打飘萍般浮沉无依。“流光容易把人抛,红了樱桃,绿了芭蕉。”樱桃进士蒋捷遗憾的,哪里仅仅是流逝的光阴?

我们有幸在词里看到了李清照挣扎的灵魂,痛她所痛,哀她所哀。也便记取了她的惆怅,她的心性。】

楚棠说得认真。

【当年,李清照同丈夫赵明诚回到青州老家,筑归来堂,以示归隐之意。归来堂,取自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,她又取文中“审容膝之易安”一句,为自己取字“易安”。进一步表明自己自己的安恬闲适之意。

彼时夫家深陷党争fēng • bō,公公赵挺之病卒,赵家难在京师立足,青州旧居的生活不复昔日优渥,可李清照却恬淡自处。

“易安”二字,是她的明达,也是她的心中所愿。

可那时的她怎么会想到,这不过只是她波折人生的序幕而已。她叫易安,而,时代浪潮的翻覆下,这样一个女子到底是“难安”了。】

略带叹息的声音下,是忽然动起来的画面和随之而起的悠长歌声:“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......”

一个字一个字如珠落玉盘,又似雨打梧桐滴滴敲在众人的心上。歌声里,那耀目的女子衣衫轻薄饮酒行舟藕花深处,归来于灯下吟一阕记游佳篇;

她朱唇轻点良人相伴漫步灯火阑珊,换得一二金石字画细细赏玩;她劳燕分飞良人痛别,她乱世浮沉不得安息,她独上小楼满怀愁绪一潸然,却只怪花色残......

一切的吟唱,一切的咏叹,都凝结在一个背影、一本泛着沧桑的《漱玉词》。

歌声消散,李清照久久不能回神。那是她未曾经历的波澜壮阔的一生,那是她不曾获知的跨越千古的惋惜惦念。

她心中忽然升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,后人通过她的诗文试图触碰她的灵魂,又用一段段亦古亦今的文字试图与她交心,知音千载,不外如是。

她提笔,凭着过目不忘的记忆力,将刚刚吟唱的词句一一抄录,也算成全一段心神交汇。

东晋。

陶渊明浑浊的眼中隐有水光闪过:“李清照有易安之性,命途却与她难安一生,上苍何其残忍。”

唐朝。

李白对这个与自己同姓的小辈又是欣赏又是心疼:“明明身处繁荣之邦,却遭如此离乱,宋朝真是......唉!”

尚在盛世的诗仙无法想象“茫茫走胡兵”的安史之乱,自然也无法想象异族入侵、江山倾颓的宋朝,锦心绣口的诗人第一次无言,烦闷地灌下一杯酒。

晏殊欧阳修范仲

淹苏轼等人别开眼,既怜后辈遭遇,又痛宋室江山。

另一边,卓文君班昭蔡琰上官婉儿薛涛个个叹息,她们最初还不服这“千古第一才女”的名头,自忖己之才思不亚于李清照,可才思笔力或有比肩之机,情志之厚重却如何企及?就像水镜说的,李清照是在用血泪写词啊!让她们如何比得过?

一众女儿低眉:“虽是如此,却幸无此笔。”

唯求安平世。

坊间,许多倡优歌伎默默将刚刚那首歌的歌辞和旋律记了下来,即使这首歌中的唱法与她们所习惯的有许多不同,她们却还是想以自己的方式给那位才高疏阔、一生动荡的女子送去一些感佩与安慰。

更有女子深感于李清照的家国大义慨然情怀,将之作为自己一生操行的榜样。很多女童也自发学起了李清照的诗词,明清两代的《漱玉词》果然更难寻了。

【诗言志,词为心。说到这里,大家心中一定也有很多感慨吧!

那么,除了常规背诵之外,我们这次的作业就是——请大家以“幼安,我想对你说”或“易安,我想对你说”为主题,写一段文字,表达你对辛弃疾或者李清照的独特的感受。

二者任选一位就可以了哦~

这堂课就讲到这里,请大家积极完成作业。喜欢的话一键三连,我是楚棠,我们下节课再见!】

水镜结束,众人沉默了一下,或多或少都松了口气。一首《永遇乐》,一首《声声慢》,承载了两宋几乎一大半的历史,其信息量之大还需要他们进一步揣摩和吸收。尤其是宋朝,诸代皇帝和大臣简直人人自危,油然而生一种紧迫感。

汴京。

赵匡胤深吸一口气,撑着座椅站了起来,极为郑重地点上了水镜上的大拇指按钮,发自内心地感谢这来之不易的机缘,随后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就水镜中提到的问题和文武大臣商议起来。

秦朝。

嬴政向李斯招了招手:“先前说的诏书可拟好了?”

优秀打工人李斯一秒get老板的意思,知道对方问的是之前亲口给辛弃疾颁下的诏令,连忙道:“已经拟好,陛下请看。”

说着,李斯从袖中拿出拟好的诏令呈与嬴政。嬴政接过端详一番,郑重地在左侧印下印玺,点下水镜上的“提交作业”,然后将诏令的文字一页对准作业提交的区域。

只听“嘀”的一声,诏令上的内容原原本本出现在了水镜上,帛书变成了白底,连古朴的秦篆也变成了后世常用的简体字。

“便把这诏令当作此次的作业吧!”

李斯正再一次为屏幕上秦篆与简体字的对应关系感到惊叹,听到嬴政的话才回过神来,若有所思道:

“辛弃疾毕生所求唯君王一,光复河山,陛下以此诏令示他,恰可慰千载壮士心,陛下仁圣。”

其他人一听也明白了自家陛下的用意,纷纷恭维。嬴政本人对此不置可否,爱才惜才是人君的本能,可惜宋朝的皇帝不做人,好好的国之肱骨要这么折

磨,看得他一肚子气。他们相距的时代太过遥远,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宽慰忠良了。

嬴政鲜少有这样感性的时刻。

汉朝。

刘邦用直白的语言给辛弃疾好一顿夸,其中夹杂着对宋朝皇帝与异族的若干辱骂,因为用词太过难听被系统判了好几次违规,把这位高祖皇帝气得吹胡子瞪眼。

武帝朝。

刘彻也将自己为辛弃疾拟的诏令提交了上去。另一边,少年霍去病咬着笔头认认真真写下自己想对辛弃疾说的话,为卫青也表达了对辛弃疾的敬佩与隐晦的同情,并衷心地祝愿他可以马踏中原手刃寇敌。

唐朝。

李杜王孟等诸位诗人也纷纷开始了自己的创作,或是次韵,或是直接咏叹。

皇宫里,李世民毫无例外也发出了一篇诏令,顺便还声情并茂地写下一篇赋,表达对辛弃疾的英雄相惜之情。而长孙皇后则将李清照作为自己的表述对象,一边哭一遍写。

武周。

武则天亲自为李清照写了一首词,并流露出斯人若在,愿求取卿为女官,与婉儿左右为辅之意;

上官婉儿则表示诗词知交情在千古,希望她可以秉良志述辞章,又惋惜她乱世飘零半生孤苦,祝愿她来生能在安平世。

不少女子也在作业里表达了要向李清照学习的意思,从李清照的身上,她们也看到了女子名传千古的可能,李清照的经历故然让她们同情,可她的才情、她的坚持也像一道光一样照亮了她们,给予了她们沉沉夜幕下的一丝破晓。

哲宗朝。

端王赵佶最终被缢死,他怯懦又自私,始终不敢做个了断,甚至恶向胆边生妄图逃跑,赵似一万个看不起他,让人将他制住当场缢死,随后便去向哲宗复命。

宋哲宗听到消息后沉默一瞬,点点头将赵佶从宗室除名。不在宗室自然不能葬入皇家,赵佶的尸体被一些怀恨在心的人扔在了城外的乱葬岗,被野狗野鸭吃食。

徽宗朝。

宋徽宗民心已失,断然是当不得皇帝的。他被禁在了深宫之中,看守的宫女恨极了这样懦弱以女子抵罪的君王,始终对他横眉冷对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新书推荐: 天命相师 七零军婚肥妻满世界混的风生水起 我从末世开始无敌女主有几个 冥婚东方左大虎 参加高考,开局公布可控核聚变研 快穿了,娇软美人靠生子系统独宠 夜话情感 羽皇 天地至劫 灵气复苏:从核污排海开始
返回顶部